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晶圆老化测试

晶圆老化测试

发布时间:2025-08-06 13:26:29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晶圆老化测试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晶圆老化测试:芯片可靠性的“烈火试炼场”

在集成电路制造的精妙旅程中,晶圆老化测试(Wafer Burn-in Test, WBI)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守门人”角色。它并非最终的功能验证,而是一场模拟严苛服役环境的加速应力试验。其核心使命在于:主动筛选出具有潜在固有缺陷(“早夭”倾向)的芯片,确保交付到客户手中的产品拥有卓越的可靠性,满足汽车、医疗、航天、数据中心等高要求领域的严苛标准。

一、 检测项目:聚焦失效根源的关键维度

晶圆老化测试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精准锁定那些在早期使用中最易暴露的缺陷及其引发的参数劣化:

  1. 电参数漂移与失效:
    • 静态参数: 漏电流(IDDQ、栅极漏电)、阈值电压 (Vth) 的异常增大或减小、特定节点电压稳定性。
    • 动态参数: 关键路径延时变化、时钟频率稳定性、驱动电流能力 (Idrive) 下降、功耗异常。
  2. 功能性失效:
    • 老化后,芯片是否能正常启动(Power-On Reset)?
    • 核心逻辑功能是否依然正确无误?内存单元(如SRAM)是否出现位错误?
    • 内置自测试(BIST)或扫描链(Scan Chain)测试能否通过?接口(如I2C, SPI, SerDes)通讯是否可靠?
  3. 工艺/结构缺陷暴露:
    • 栅氧完整性缺陷: 由制造微小瑕疵引发的经时介质击穿(TDDB)在高压高温下提前显现。
    • 互连/接触问题: 金属电迁移(EM)初期迹象、通孔/接触电阻异常增大、电化学腐蚀。
    • 掺杂/结问题: 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Latch-up)敏感性、结漏电增大。
  4. 失效模式与时间记录:
    • 精确记录每个芯片在老化过程中的失效时间点
    • 详细记录具体的失效模式(如哪个引脚开路/短路、哪个功能模块失效、何种参数超标)。
 

二、 检测标准:可靠性的量化标尺

晶圆老化测试的执行严格遵循业内共识的标准规范和客户特定要求,核心要素包括:

  1. 应力条件:
    • 温度: 核心要素。通常远高于工作温度,在125°C至150°C(甚至更高)范围内选择。常用标准如JEDEC JESD22-A108(温度循环)和JESD22-A110(高温存储)提供参考框架。
    • 电压: 施加高于正常工作电压(Vcc/Vdd)的偏置电压,通常高出10%-20%(需谨慎避免破坏性过压)。JESD78 (Latch-up测试) 等标准提供电压施加指导。
    • 时间: 应力持续时间是平衡筛选效率和成本的关键。常见范围从48小时到168小时(7天)。具体时长依据产品可靠性目标(如目标FIT率)、工艺成熟度、风险等级(如车规级通常要求更长)确定。JEDEC JESD47(可靠性鉴定基础)对试验条件选择有系统性指导。
  2. 偏置策略:
    • 静态偏置: 对所有或特定电源轨持续施加直流电压。简单,主要暴露静态缺陷(如漏电、TDDB)。
    • 动态偏置/信号激励: 在老化过程中施加动态信号(时钟、简单向量),激活更多内部节点和路径,提升对晶体管级缺陷和动态失效模式的筛选效率(如早期EM)。更复杂,成本更高。
  3. 良品判定标准 (Pass/Fail Criteria):
    • 老化后电参数: 定义关键参数(如IDDQ, Vth)允许的最大漂移范围。
    • 老化后功能: 必须能通过老化后执行的全套或精简的功能测试。
    • 老化中失效: 任何在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失效均判定为不合格。
  4. 抽样方案:
    • 对于成熟工艺和低风险产品,可能采用抽样老化(如基于AQL标准)。
    • 对于高风险产品(车规、航天)或新工艺节点,通常要求晶圆级100%老化(WBI)。
 

三、 检测方法:执行过程的精密步骤

晶圆老化测试的实现依赖于专业的设备和流程:

  1. 老化前测试 (Pre-BI Test):
    • 在老化前对晶圆进行全面的电性测试(Wafer Sort/CP)和功能测试,标记已知失效的芯片(Die),避免浪费老化资源并区分老化导致的失效。
  2. 老化系统准备:
    • 老化测试仪(Burn-in Tester): 提供可编程的电压源、时序控制和监控能力。
    • 老化炉 (Burn-in Oven): 提供精确控制的高温环境。
    • 老化板/插座 (Burn-in Board/Socket):
      • 探针卡式: 使用耐高温的特殊探针卡,直接压在晶圆上与芯片焊盘接触。适用于晶圆级老化。
      • 插座式 (临时键合): 将单个芯片临时封装到耐高温的特殊插座中,再插入老化板。更灵活但成本高、效率低。
    • 热控系统: 确保老化过程中晶圆/芯片温度均匀且精确可控(至关重要)。
  3. 施加应力:
    • 将装载晶圆或老化板的老化盘置入高温老化炉。
    • 按设定的Profile施加高温(例如稳定在125°C)和偏置电压(静态或动态)。
    • 关键点:实时监控 (In-situ Monitoring): 先进的系统能在老化过程中持续监测关键电源电流、温度传感器读数等,实时捕捉失效事件和发生时间(非常宝贵的数据)。
  4. 老化后测试 (Post-BI Test):
    • 老化应力结束后,晶圆冷却至室温
    • 执行与老化前测试相同或更严格的电性能和功能测试。
    • 对比老化前后的测试结果,识别出:
      • 老化前Pass -> 老化后Fail (BI Fail)
      • 老化中实时监控发现Fail (BI Fail)
      • 老化前Fail ->(无论老化后如何,都是原始失效)
  5. 数据分析与反馈:
    • 统计老化失效率(Burn-in Fallout)。
    • 分析失效分布图(Wafer Map),寻找与工艺相关的空间聚集性失效。
    • 进行失效分析 (FA) 定位物理失效点,确定根本原因(制造缺陷、设计弱点)。
    • 将关键数据反馈给设计和制造部门,用于改进设计和工艺,提升良率和长期可靠性。
 

结语:不可或缺的可靠性基石

晶圆老化测试是集成电路,尤其是高可靠性芯片制造流程中一道至关重要的筛选工序。它通过精心设计的高温、高压、长时间应力,模拟产品早期使用阶段。通过严格定义的检测项目、遵循国际/客户标准的测试条件、以及精密可控的执行方法,WBI有效地将潜在的“早夭”芯片提前剔除出合格品库。虽然它增加了制造成本和时间,但对于保障最终产品的卓越品质和在严苛应用场景下的长期稳定运行,这项投入是绝对必要且价值非凡的。随着工艺节点不断微缩和芯片复杂度持续提升,晶圆老化测试的技术(如更高效率的晶圆级动态老化)也在不断发展,持续为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保驾护航。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最新检测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